close

博客來e-coupon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博客來e-coupon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評價



網友滿意度:



看書是一個最快增加"經驗"和"想法"的方式

你想過的、不曾想過的,

都有各式各樣的人把不一樣的體驗分享給大家

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讀書的原因~

但是讀書真的不能挑食,偶爾各式各樣的書

都要稍微看一下,才不會說在些關鍵時刻

缺了判斷的依據或概念>_<

像是這次看了覺得很有收穫的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就會是我想推薦給大家的書~

不知道就偏好而言看官喜不喜歡呢?

畢竟也要有愛才能把書看下去嘛!XD

另外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

加入@Line粉絲團就能夠輕鬆拿~

推給大家試試看囉;)



小鴨 博客來e-coupon傳送門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本週熱銷商品:冰箱和瓦斯爐相對化煞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科技想要什麼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無差別殺人、隨機殺人的加害者犯案後大都說了這句話,令人莫名憤怒又莫名害怕。



    本書以2008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加害人為首章,由加害人曾經講過的話及親弟弟敘述家庭的狀況為基礎,點出各種看似普通,卻可能潛藏的家庭問題。



    「無意的舉動或者一句話可能就會傷人」,這句話大家一定都同意,但是到底具體來說是哪句話是哪個動作影響了對方,我們卻很難說個明白。一個人會走到想要「無差別殺人」這樣的地步,到底歷經哪些事情?



    第一章,以作者的敘述為底,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並建議我們適當的應對方式。第二章,從「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這句話分析,其實背後隱藏著欠缺他人關愛的原因,希望有人來關心。這種自立性的不足從何而來?由父母應有的角色及個人主義社會中你我應有的角色來分析及建議。第三章,談現代社會普遍的網路依存症可能的威脅。第四章,談大量殺人的心理,及可能有的各種精神問題或精神障礙。第五章,分析發現大多加害者的轉變,從與父母、朋友的關係不好開始,而其根源在於負面意識過強,容易陷入自暴自棄的情境。第六章、終章,介紹如何對應這樣容易陷入負面偏激心理的人。除了身為父母的人應該學習如何應對,社會應該有什麼樣的組織去架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支援在十字路口徘徊的青少年們。



    作者雖為心理學者,但內容卻不艱澀,以許多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簡單小事為例,詳細的分析,使讀者瞭解精神疾病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有時只是想法偏激,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或周遭,所以沒有必要標籤化。



    遇到情緒低落或者看起來有些不一樣的人,要試圖溝通,改變他們偏激的想法,幫助他們克服可能是一時的極端妄想、臆測,重新回到這個社會。



    看似豐饒的社會,潛藏許多讓青少年迷失及沮喪的黑洞。傳達生命的寶貴、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才是解決及瞭解無差別殺人的第一步,也是本書的主旨所在。



    專文導讀



    〈音量開到最大的無聲吶喊〉-黃致豪 執業律師、司法行為科學研究者



    〈從滅絕之途,走向希望之路〉-楊添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專長司法精神鑑定

















    • 作者介紹







      碓井真史



      心理學博士,現任新潟大學臨床心理學研究所教授。日本文部科學省心理輔導師(SC, School Psychologist)。專長為社會心理學,特別是犯罪心理學、自殺預防等。







    • 譯者介紹





      李怡修



      2008年赴日至今,日本東京外語專門學校日本語科畢業、日中翻譯科肄業,後進入一橋大學法律研究所主修刑事訴訟法,取得法學碩士學位,現為一橋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生,研究關鍵字為「訴訟構造論」、「證據閱覽」、「裁判員制度」。



      曾任NHK BS1臺採訪臺灣冤獄平反協會紀錄片節目製作翻譯、法務部研究計畫助理等。亦接手個案翻譯。



      體驗各種臺日文化衝突,謔稱自己是「夾在中間的人」。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目錄導覽說明





    • 序章



      第一章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

      為了殺人而來秋葉原

      青年的成長過程與家庭

      過度保護,奪其意志

      過剩的親情,奪其自立

      迫其服從,造成強烈的不安

      體罰的可怕副作用

      破壞自由及創造力,父母的自我中心意識

      不適當的撒嬌表現

      過度的家教,奪去孩子的心

      關於「青春期挫折症候群」

      溝通不足導致的憎惡感

      無法放手的父母

      孤獨與絕望感,加速前進

      接著,又失去職場裡的連結

      被「手機依存症」逼到牆角,充滿閉塞感

      非黑即白,大逆轉的心理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的現在與將來



      第二章 「誰都可以」的心理

      「誰都可以、誰都沒差」的連鎖

      JR荒川沖站殺傷事件

      JR岡山站月臺推人落軌死亡事件

      誰都可以,拜託來愛我

      有誰聽到我的聲音

      好帶的孩子更需要注意

      父親的職責、母親的職責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親應有的態度

      過於優秀的家庭也會出問題

      四種「機能不全家族」的類型

      追求愛,少年犯罪者的心

      對家人下手,對社會下手

      停不下來的無差別殺傷事件

      八王子路上無差別殺傷事件

      從疏離感而生的,負的連鎖



      第三章 「網路社會」把人心逼入絕境

      佐賀縣劫持巴士殺人事件

      「網路依存」而生的心理困境

      網路交流的心理



      第四章 大規模殺人的心理

      大阪兒童殺傷事件

      妄想型人格障礙症

      無法給予滿足感及安心感的環境

      下關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

      畏避型人格障礙症

      欲求不滿手段假說



      第五章 無法順利建立人際關係

      從與他人的關係中孤立

      因人際關係淡薄而產生的殺傷事件

      斜邊交流的不足

      述情障礙

      包容孩子的情感及表現

      「找尋自己」而逃亡的年輕人

      「自我認同」的重要性

      羞恥心與罪惡感的不同

      撒嬌-攻擊型犯罪

      陷入自暴自棄的心理

      輕度發展障礙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精神官能症帶來的障礙

      人格障礙?正在增加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無法抓好與他人的距離

      自戀型人格障礙症

      各式各樣的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

      好孩子的犯罪?壞孩子的犯罪



      第六章 為了不製造犯罪者

      不安的環境中

      懲罰與道德心

      關於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

      首先,瞭解孩子的心情

      給孩子信賴與安全感

      小心「空轉的愛」

      無法擁抱孩子父母

      需要療癒的空間、活躍的舞臺

      無條件的愛

      因為特別,所以努力

      創造支援青少年的社會

      為了讓青少年改變

      管理與自由的並存

      走向新生活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短期療法

      社會鍵(社會的羈絆)

      愛你的孩子,成為被愛的父母

      非論理性的信念「必須要......」

      錯誤的行動化

      學習打招呼

      偶然力:追尋幸福的方法

      接受,奮鬥



      終章 89



















    第一章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

    為了殺人而來秋葉原

    二○○八年六月八日,星期日。中午十二點半左右,一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駕著兩噸重的小貨車,衝進熱鬧的秋葉原電器街,步行者天國。直接衝撞路人,甚至沒有留下一點剎車痕跡。車子的擋風玻璃被撞出一條大裂痕。從終於停下的小貨車上,走下了一位年輕人,手裡握著匕首,一邊大喊大叫,一邊開始攻擊路上的行人,不分男女。他手裡的這把刀,連懷著愛心鼓起勇氣照看被害者的女性也不放過,深深地刺進她的背。

    根據報導,剛好也在現場的人,在作證時這麼說:「小貨車非常猛地衝進來。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肇事逃逸。接著就聽到旁人大喊著『路上殺人魔!是路上殺人魔』柏油路上到處都是血,這一帶完全陷入了恐慌狀態。」

    七人死亡,十人身受重傷。最糟糕的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了。

    這個被警官制伏在地,然後被逮捕的年輕人,出生於一九八二年九月,青森縣人,事發當時在靜岡縣做油漆工人,是個派遣社員。中學時,曾經以最優秀的成績考上縣內最好的高中……他說:「世上的一切都很煩人。對生活也覺得很厭倦。」「想殺人所以來秋葉原。」「誰都可以。」「想做的事情……殺人,夢想……獨占八卦新聞版面。」

    這個青年到底生什麼氣呢?到底為了什麼傷心了呢?不是直接找惹惱自己的那個當事人發火,也不是摔東西發飆,而是去殺那麼多他從來沒見過的人。年輕的人有時候會氣到忘我,有時候會氣到出手傷人。但是秋葉原的他,那股湧現的怒氣與悲傷,好像失去所有的希望,要把世界終結毀滅似的。若是想要保身的人,應該不會做出這種荒唐的事吧。如果害怕死刑,應該也不會犯下這種大規模殺人的行為吧。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把這個年輕人逼到這樣的絕境呢?

    青年的成長過程與家庭

    事件發生後,有非常多關於加害者青年與他家人的報導。加害者本人也陸陸續續提到自己的成長過程與家人的事。小他三歲的親弟弟也對外發表自己在事件發生前後的日記及札記(《週刊現代》雜誌二○○八年六月二十八日、七月五日、七月十二日號)。家人在事件發生後馬上公開自己的札記、日記,這種事情史無前例。就這樣,這個家庭的樣子,從兩個孩子的敘述,浮現了出來。









    編/譯者:李怡修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5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碓井真史

      追蹤







    • 譯者:李怡修








    •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6/20








    • ISBN:978957137045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arrow
arrow

    jimmiexd8d7q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